林奮強
林奮強

再耽誤打針 只會更傷身心

發佈時間: 2021/06/17

再耽誤打針 只會更傷身心

面對水浸眼眉的新冠疫情,筆者覺得港人很大程度仍未面對現實,以鴕鳥姿態視之。若我們不馬上改善,一年後我們的健康一定比現在差!打個比方,我們正在用入滿子彈的手槍來玩俄羅斯輪盤,完全低估風險,只存僥倖之心﹗

新冠病毒至今在港只感染了1.1萬人,相對於700多萬港人,中招率約是600分之1。但早前17歲天水圍少女及其家庭確診的例子說明,被強檢、被隔離21天的同學、鄰居、到過同一商場、展覽會、街市的人逾萬。換言之,因別人染病而「周身麻煩」的中招率,其實也是600分之1。

再早幾星期,一個確診變種新冠病毒的患者導致近40萬外傭強檢,影響人數更高達香港人口的20分之1!若這40萬外傭中,只有1%感染了變種病毒,便可能令4,000個家庭染病。若一個天水圍家庭可以令1萬多人受累,4,000個家庭便會導致4,000多萬人強檢、隔離、「無端端受害」﹗當然,香港沒有這麼多人,因為受影響者必會重疊,但這簡單例子足以顯示:星星之火,可以很快燎原!我們現在覺得「安全」,實是很多吉利、巧合的結果!

然而,百密定有一疏,久守終必會失。起初防疫表現良好,死亡人數只得約20人的台灣,在短短幾周間,錄得的死亡總數翻了20多倍至450人,是香港的2.2倍!這記當頭棒喝提醒我們,一個疫苗接種率低下的地方,邊境檢疫再強、再嚴密,面對病毒入侵,同樣脆弱得不堪一擊!而3月份以為疫情已受控的印度,近月摧毁性的一波疫情,更是血的警示,展現變種病毒擴散的爆炸性。

事實上,5月份才闖進英國、在印度首先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,短短個月多已佔據了該國96%的新症!而英國研究也指出,該變種病毒令病人需入院的機會,比之前的本土病毒高一倍之多!隨着全球交通漸漸復常,這浪變種疫情肯定會在稍後襲港!

再者,最近入院的病人,近8成沒明顯病徵,所以我們很難知道地鐵站內你身邊那位乘客會否感染你;而食肆門外的體溫計作用也有限,你不會知道鄰桌正在飲茶吹水的食客是否帶病毒。

唯一提供真正保護的不是口罩及檢測而是疫苗

屈指一算,我們已「生活在惶恐中」500多日,其實肯定人人也沒有以前那樣正常︰長者們少見親友、少出街,十分淒涼;孩子們少上學、少見朋友,無得玩之餘,連學業也大受影響;整體港人當然也少了出街、少了做運動,人胖了,血壓也高了,還要怕「無咗份工」,心理壓力大了,人也憂鬱了!美國衞生局前局長的研究指出,孤單、無助感能增加死亡率30%之多。筆者很難相信,已被折磨得身心俱疲的我們,還可以讓這個「半坐監生活」再折磨自己多一年!如此「再等必傷」的情況下,保持不打針的現狀,等於時刻保持俄羅斯輪盤的手槍上滿子彈,百分百擔保中招!

講到底,我們「半隔離式生活」的原意,是為我們買來時間等疫苗面世,讓香港回復正常生活。可惜現在疫苗已到手,卻偏偏還有近8成人仍未接種。難怪連有耐性如聖人的張竹君醫生也忍不住問︰「都唔知仲等乜?」

我們面對的,是人類與病毒的戰爭,無關政見,也無分顏色。筆者認為,若港人能聚焦思考疫情的嚴重性,便理應知道「唔知等乜」的代價極高,肯定是我們負擔不起的!

港低接種率重啟經濟如摩天樓只裝兩扇防火門

英美兩國的高危長者人口,已近百分百接種疫苗,整體接種率亦超過5成(8成英國成人已接種最少一針),開始重啟經濟。其實兩國疫情初期是處理得最差的幾個地方之一,只是當疫苗一到,其表現立時變成全球表表者!相反,香港控制疫情大部分時間是全球最優秀之一,只可惜當疫苗救星到了,我們卻臨門一腳乏力!

如今,高接種率讓英美有堅實的條件持續地享受健康、不戴口罩的正常生活,就好像一棟大廈的每層也裝上了防火門;反觀接種率低的香港,就如摩天大廈中只裝了兩扇防火門,當疫情之火一旦入侵並開始蔓延,哪棟大廈會「燒通頂」,清楚不過。

英國的首席科學官Sir Patrick Vallance更認為,新冠病毒已經風土化,將長期揮之不去與人類共存。所以,正如我們年年也要接種流感「加強針」追上最新病毒株,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也將是新常態,避得一時,避不了一世。只是愈早打針,便愈早重獲自由!

美國疾控中心一錘定音︰接種疫苗沒有導致死亡

當然,許多人對疫苗安全仍有疑問,而香港資訊特別混亂,所以倒不如聽聽全球最有公信力的公共醫療機構、行業內最高標準、含金量最高、專家中的專家--美國疾控中心(CDC)的意見,其研究了自去年12月14日開始,接種了6個月、近3億針、近5,000宗死亡報告,時常得出的結論是︰接種疫苗沒有導致死亡(found no evidence that vaccination contributed to patient deaths)﹗

事實上,全球發達國家已接種了6億多劑疫苗。以香港的打針速度計,等於我們打了100年針那麼久!

所以,若仍有人說要「睇多陣」,我們實在更加應問「仲想睇乜」﹖因為,明明已有相等於100年的客觀經驗,結論已黑白分明地放在眼前!除非我們對病毒的認識高於這些專家,又或者身體構造和數以億計已打針的地球人有很大分別,否則再左思右想,也可能是跌進了過分分析「諗多左」(Overanalysing)的陷阱,耽誤了救自己、救家人、救香港的寶貴時間。

撰文: 林奮強 HKGolden50 香港黃金五十 創辦人
欄名: 盛衰關鍵